(相關資料圖)
沈陽試點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,深受歡迎的同時面臨力量不足等問題。截至2021年末,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.67億人。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,中國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已超4000萬人。面對越來越多諸如助浴、助餐、助醫、助潔、助行等居家養老需求,如何提供上門服務,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,成了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。(5月22日《工人日報》)
數據顯示,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。到2050年左右,這個人數將接近5億,占總人口35%左右。而我國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已經超過了4000萬人,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8%。我國有大量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,但“一人失能、全家失衡”是很多老年人家庭的現實狀況,失能老年人照護難題一直難以破解。
比如一些失能失智老人無人照顧,老人子女也有自己的工作,還要照顧自己的小孩,當家中有失能失智老人需要照顧,這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就意味著沉重的負擔。失能失智老年群體難以得到更好的保障,相關需求難以得到更好滿足,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帶來了不利影響,也給老年人家庭帶來了很大麻煩。失能失智老人養老難題,就是沉甸甸的民生難題。
近年來,多地試點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,居家養老服務深受老年群體的歡迎,但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項目不可能包含所有,不少老年人消費相對比較保守,導致上門養老服務消費不足,存在“免費行,掏錢難”的現象。而養老護理員也存在勞動強度大、社會認同低、工資待遇差等情況,導致護理人員流失嚴重、長期短缺,影響了服務品質。居家養老服務存在人手不夠、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,難以更好對接居家老年人多樣化、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。一些居家養老服務存在“缺位”或是“到家”卻不“到位”等問題。
要解決好這些問題,一方面需要政府能夠做好老年人最低養老保障,對居家養老服務,要能加大財政投入,要能切實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,如要讓老年群體得到良好的醫養結合服務,推動優質醫養資源“下沉”到基層等等。另一方面要能加強隊伍建設,支持發展上門養老服務的護理型養老機構,推動養老服務市場化,支持專業護理人員獲得合理的勞動報酬,要對此加大財政支持等。
居家養老服務要“到家”又“到位”,要補齊居家養老服務的短板,打通居家養老服務的“最后一百米”梗阻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需要相關部門、老人子女及全社會形成合力,合力紓解居家養老“痛點”,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,為老人們托起幸福的晚年。這考驗的是政府的責任擔當與社會治理能力,也是對全社會文明程度的一種考驗。
文/戴先任
圖源/視覺中國
編輯/王涵